浏览排行

  • 一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两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三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四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五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1
摘要:

“万物皆有AI”已经在2024年初步呈现,全球在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研究和管理等方面无不被注入了AI/D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要素,呈现了既有遵循物理路线的持续进步,又不乏借助AI/DL让发展更具跨越性、变革性的特征。其中,气象机构与AI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气象卫星和雷达更新换代的加速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催生新信息和服务业态,以及气象发展规划、管理在量化和可控两个方向的强化等,是2024年度尤其值得追踪和关注的内容。

2
摘要:
在中国气象学会诞生百年的背景下,以“先行者”“创业者”“教育者”“领军者”“开拓者”和“领导者”为主线,用每条主线的两位代表人物、共十二位已故的杰出气象学者一个世纪以来探索实践活动的一些侧面,纪念中国气象学会成立百年,铭记气象学会对中国气象事业的有力推动、对全球气象发展的巨大影响和贡献。这里,每位人物都是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更多气象前辈和大师群体的代表。缅怀这十二位大师级人物,从一个视角凸显他们及其代表的几代气象人,在中国气象学会的大旗下,围绕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起步、发展和壮大,对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特质的科学家精神的完美诠释;对这些还未远离我们的气象先贤,用他们波澜壮阔、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人生故事和奋斗经历的片段,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礼赞我们从事的事业。同时,为中国气象科技跨越社会形态的百年发展倍感自豪,为跨越海峡两岸形成的气象文化并融入中华传统中感到骄傲,更对中国气象昂首走向未来充满信心!
3
摘要:

大气垂直结构观测是综合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气预报和数值预报的核心数据来源之一。文中探讨了地基遥感垂直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站网建设现状,分析了设备定标、质量控制、协同观测技术,以及垂直新产品的研发和新资料在天气监测和预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地基遥感垂直观测新业务建立面临的问题并做了展望。

4
摘要:

作为一种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广、可提供实时数据及三维数据存储的全场扫描资料,气象雷达探测资料(简称雷达资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中。随着存储意识的增强和存储技术的提高,国内外雷达资料的存储时间及质量均不断提升,具有了应用于气候学研究的潜力。当前雷达资料在气候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对流降水雷达气候学、对流风暴雷达气候学、冰雹气候学、城市气候学等。通过厘清上述各类雷达气候学应用进展,归纳了雷达资料在气候学领域的应用思路,梳理了雷达资料在气候学研究中应用的难点及现有技术,指出了雷达气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扩展雷达资料的应用场景及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5
摘要:

总结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24年多源融合实况分析产品的研发进展,重点阐述了其对高影响天气过程的描述能力以及在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情况。2024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攻关四维集合变分同化、大气化学弱耦合同化等一系列实况分析关键技术,研制了“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V1.5”等48个数据产品,产品最高时空分辨率在全球尺度提升至10 km、1 h,中国区域尺度提升至1 km、5 min,局地尺度提升至100 m、5 min,为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等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不断加强多源融合实况分析产品在高影响天气过程的应用能力,为高影响天气过程监测提供准确精细的数据支撑。面向防灾减灾气象服务需求,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于多源融合实况分析产品建立站点数据插补业务流程,截至2024年10月,在13个省(区、市)17次气象灾害和保障过程中,为1214个站短时缺失数据提供插补服务,为一线预报员研判天气形势提供数据支撑。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共20页
  • 跳转
  • Go
  • 1/20